日薄西隅

ㄖˋㄅㄛˊㄒㄧㄩˊ

rì bó xī yú

解釋

義參「日薄西山」。見「日薄西山」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日薄西山」之典源,提供參考。《漢書.卷八七.揚雄傳》先是時,蜀有司馬相如,作賦甚弘麗溫雅,雄心壯之,每作賦,常擬之以為式。又怪屈原文過相如,至不容,作《離騷》,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讀之未嘗不流涕也。以為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書,往往摭《離騷》文而反之,自山投諸江流以弔屈原,名曰《反離騷》;……其辭曰:……「精瓊靡1>與秋菊兮,將以延夫天年;臨汩羅2>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解扶桑3>之總轡4>兮,縱令之遂奔馳,鸞皇5>騰而不屬兮,豈獨飛廉6>與雲師7>!」〔注解〕(1)瓊靡:玉屑。瓊,美玉。靡,碎屑。(2)汩羅:汩羅江,為汩水、羅水合注而成。二水在湖南省湘陰縣東北會合,乃稱汩羅江,西北流入湘水。戰國時屈原於此投江而死。汩,音ㄇ|ˋ。(3)扶桑:古代相傳東海外的神木,是日出的地方。(4)總轡:結轡,已打結的韁繩。轡,音ㄆㄟˋ,控制牛馬等牲口的韁繩。(5)鸞皇:鸞與凰,皆為古代的神鳥。鸞,音ㄌㄨㄢˊ。(6)飛廉:神話傳說中的風神。(7)雲師:神話傳說中的雲神。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日薄西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的辭賦家揚雄博學多聞,喜歡寫賦,早年最欣賞司馬相如的作品,常常模仿他的風格。後來覺得戰國時屈原的文才比司馬相如更好,但他懷才不遇,投江自殺。揚雄每次讀到他的作品〈離騷〉,都為他對國家的忠心以及被害遭貶的憂傷而感動不已,但他並不贊同屈原自殘的行為。揚雄一生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認為受重用與否是命運,自己無法掌握。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等待機會的來臨。所以他常取用〈離騷〉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其中有兩句「臨汩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離騷〉裡寫到「老冉冉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等,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希望上天能多留點時間,讓他有一展抱負的機會,但最後為何又走上絕路呢?揚雄在句子裡用太陽西沉來比喻生命即將到盡頭,後來「日薄西山」演變為成語,就被用來比喻人已近老,生命將盡;或事物接近衰亡。

書證

01.《藝文類聚.卷七二.食物部.酒》引晉.張載〈酃酒賦〉:「於是歡樂既洽,日薄西隅。主稱湛露,賓歌驪駒。」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27cd4986c13b1a69394269f21dd481c1 bea1eb61b57a2caf42c11eeee972616cfdf7850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