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lòu zé yuán
宋代官府為貧困無依的人所設立的埋葬地,專門埋葬無主或家貧無葬地者的屍骨。宋.周密《武林舊事.卷六.驕民》:「貧而無依者則有養濟院,死而無殮者則有漏澤園。」《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有傷無傷,須憑檢驗。既說打死,將尸發在漏澤園去,俟晚堂聽檢。」
漏澤園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福利設施 ,是制度化後的公墓. 漏澤園始於北宋宋徽宗崇寧三年,宋徽宗在蔡京建議設置,其後各朝一直沿用. 中國的公墓制度,最早可追溯至東漢時期桓帝 ,其後魏唐等統治者亦有此施政. 至北宋宋徽宗時期, 蔡京於1104年2月3日建議設置漏澤園以官地收葬無主及窮乏骸骨,漏澤園制度正式確立,隨後各朝一直沿襲未改,元明皆有設立 . 宋代的漏澤園內,單個墓葬很小,一般是兩個方磚上刻上編號、死者姓名、年齡、性別、籍貫、職業、身分、屍體來源、死亡和葬埋日期、佔地面積、墓地性質等資料,一個方磚放在墓上,一個方磚放在墓坑中. 這使得學者能循此研究分析漏澤園的墓主性質. 宋代的漏澤園經費,與居養院、安濟坊同樣,主要來自地方的常平錢. 所葬者有三種:一者為死在家中,家境貧窮無法安葬,親屬可請求葬至漏澤園;二者是當地的無主屍;三者是寄放在寺觀中而無親屬認領的無主屍. 自北宋以來,漏澤園皆由佛教僧人打理 ,漏澤園中還建有屋舍,供守園僧居住 . 漏澤園一般選在高曠不毛之地,四周建有圍欄,阻閑雜人等進入. 埋葬者有葬地8或9尺, ,深3尺,以千字文為號,記死者姓名、鄉貫、年月日等資料. ...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aad5a5cc438b674e37c101ca504a6bda | be9b6085574fbeb9669dc031308ede637a71a45b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