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寧

ㄍㄨㄟㄋㄧㄥˊ

guī níng

解釋

指女子出嫁後,回娘家向父母請安。遠嫁屏東的大姊昨天歸寧,媽媽特別為她準備了平常最愛吃的菜餚點心。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一般指女子出嫁後,回娘家向父母請安。《詩經.周南.葛蕈》:「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2.男子外出後,返家歸省父母。《舊五代史.卷三四.唐書.莊宗本紀八》:「將士經年離隔父母,不取敕旨歸寧,上貽聖憂,追悔何及!」

3.諸侯朝覲後,天子問候其民。《儀禮.覲禮》:「天子辭於侯氏曰:『伯父無事,歸寧乃邦。』」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歸寧又叫回孃家、返外家,係指已婚婦人由夫家返外家. 一般返外家叫歸寧 ,而迫不得已返外家,叫大歸,例如亡國、遭夫棄、舊時犯七出之條等 . 而初結婚,亦有回門之禮,亦係歸寧一種. 儒家文化圈古代父系社會傳統習俗,女性出嫁即脫離原生家庭,成為夫家成員,並不能隨時回孃家,加上古時交通不便,因此人們很重視歸寧. 歸寧係女性人思念父母, . 歸寧,「歸寧父母」見《詩經. 周南.葛覃》,《毛傳》說:「寧,安也. 父母在,則有時歸寧耳. 」文意告知嫁出去的女兒,有時間,要回孃家探望父母,問候雙親健康安寧. 古代多是女家父母作或長輩作主,會出信給夫家長輩,求準許女兒回孃家. 不過名義上不是岳父母出信,因為歸寧係女學思念父母省親,傳統上是由兄弟代出 . 如果父母俱亡,就不能稱為歸寧 . 現代交通方便,而女性亦未必同夫家家人同住,所以女性可以頻密回孃家,但在特定節日或父母生日時,仍然會特別重視. 今日初二媳婦回孃家是臺灣傳統習俗,宋朝婦女歸寧不一定在初二. 南宋筆記江陵鄉野錄記載「昔諸侯之女既嫁,父母存,則歸寧,不然,則否. 今鄉俗皆以正月二日、四日、六日歸寧父母,若父母已歿,則於三、七日寧於兄弟....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ca4b7911e0461c7e5d6b31848d94e11 be666e66da45ed16c6128e1228acd76cba7b750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