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斑

ㄇㄥˊㄍㄨˇㄅㄢ

méng gǔ bān

解釋

一種長在嬰兒身體上的深色斑點。因大量的黑色素細胞在真皮層聚集而產生,通常在幼兒時期即可消失。也稱為「分娩斑」、「嬰兒斑」。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蒙古斑或蒙古型藍印,也叫骶部色素斑,是一種良性的先天胎記,形狀不規則,邊緣呈波浪紋. 蒙古斑是東亞人常見的胎記,故此以「蒙古」來命名. 它亦普遍流行於東非及美洲原住民種族,歐洲人亦有一些機會發現蒙古斑,但因為他們的皮膚色素較深或較淡,相對上不易察覺. 蒙古斑一般在出生後3至5年,最遲在青春期之前消散. 而蒙古斑呈現藍色、瘀青色是因為真皮層的黑素細胞所致. 當人體仍處於胚胎的狀態時,由於黑素細胞從神經脊移動到表皮時,未能穿透表皮和真皮交界處,困在真皮深部而形成蒙古斑. 它在人體出現的時候,可能會只有一個較大的斑印,或者是多個比較少的斑印,最常在下腰椎部位、臀部、脅位(即腰間)、肩膀發現. 蒙古斑是一種獨有地在皮膚出現的遺傳紊亂,對人體並無害處,出現的機率亦沒有性別傾向,即是男或女都很可能會出現蒙古斑. 亦有一些不認識蒙古斑成因和背景的人,會錯將蒙古斑當成瘀斑. 蒙古斑經常出現在蒙古族和其他亞洲人族羣,例如漢族、朝鮮族、大和族、京族等. 近乎所有東亞洲人嬰兒都有一處,甚至多處的蒙古斑. 有調查顯示,約95-100%的東亞人嬰兒會有蒙古斑,東非人嬰兒出現的機率有90-95%,而古美洲...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bb9148d1682b53136cb21ea6a61bebd bd5ebcc99bb885e31314969665aafaa0c18616e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