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nán jué
封建時代,貴族中最低一等的爵位。《聊齋志異.卷三.夜叉國》:「母嘗從之南征,每臨巨敵,輒擐甲執銳,為子接應,見者莫不辟易。詔封男爵。」
依據《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之一,中國古代爵位名,一些漢字文化圈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 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男爵”來翻譯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稱號(例如英格蘭、西班牙等國的Baron(女爵和男爵夫人皆稱為Baroness)、意大利的Barone、蘇格蘭的Lord of Parliament、德國的Freiherr等). 男爵是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個等級. 按出土的甲骨文,至少商朝時已經有了“男”這一爵位. 《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周禮·夏官·職方氏》鄭玄注:“男之言任也,爲王任其職”,《逸周書·職方氏》孔晁注:“男,任也,任王事”. 周諸侯中的男爵有許國、驪戎的君主稱“許男”、“驪戎男”等. 秦、漢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內沒有男爵. 唐朝設縣男爵,宋朝有男爵. 明朝不設男爵. 清兵入關後,時以滿語稱阿思罕尼哈番,又譯阿思哈尼哈番, 意思是「副官」. 此後清朝設男爵,分三等. 清朝的和珅、葉名琛、劉銘傳、胡林翼、百齡、榮祿等都曾被封男爵. 較之高一等的子爵,滿語稱精奇尼哈番,意為「...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ddbe77c953e4e6d8f952d960d729e949 | bc1e1e67068e362a72c9f90a2db448843adbf5ee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