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ㄌㄠˇㄗˇ

lǎo zǐ

解釋

1.道家始祖李耳的別名。參見「李耳」條。

2.書名。春秋時老聃撰,分上下篇。闡述道、德的意義。也稱為「道德經」、「道德真經」。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一說姓老又一說姓利,名耳或貞,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稱爲“老子”,生於東周的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原屬陳國,今河南省鹿邑縣),師從商容 ,於東周春秋時周朝守藏室任柱下史. 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隱居邢臺廣陽山. 其著作被人們廣泛稱為《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亦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 老子的學説後被莊周、楊朱、列禦寇等人發展 ,後人奉爲道家學派之開教宗師.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曾記載孔子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 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的統治理念,和莊子同樣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合稱「老莊」. 老子被尊爲道家與道教始祖、東方三大聖人之首,唐朝追認李聃爲李姓始祖. 歷史上對老子的身份確認並不詳細,《史記》一書的《老子韓非列傳》認爲老子疑似有三個可能,分別是:李耳、老萊子及太史儋. *一是老聃,擔任東周的守藏史藏書室官員,在洛陽管理周室的藏書及檔案. 史記中有記載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屬河南省鹿邑縣.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 老子,老姓李氏,名耳,...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ㄌㄠˇ˙ㄗ

lǎo zi

解釋

1.父親。 想他從七歲就沒了老子,到如今都由嬤嬤照顧著。

2.男子的自稱。有自高自大的意味,多用於氣忿或笑謔的場合。他竟敢如此囂張,老子我非得給他點顏色瞧瞧不可。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我。自稱之詞。《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煩,頗哀老子,使得遨游。」宋.蘇軾〈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詞:「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也稱為「老頭子」。

2.老翁。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他連聲兒短嘆長吁,這老子有甚麼冤屈,大叫高呼?」《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眾人入去喫茶,一個老子上灶點茶。」也稱為「老頭」、「老頭子」、「老頭兒」、「老兒」。

3.父親。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予在南鄭,見西陲俚俗謂父曰:『老子』。雖年十七八,有子,亦稱老子。」《文明小史》第三○回:「且說他帶來的兩個家人,一個就是申福,他老子已經薦到許州當稿案去了。」也稱為「老頭兒」、「老兒」。

重編國語辭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2b0c0bee7fa27e99e8c4f73ff7509122 bb1c37b712ccbeac6e7152a69443413df987895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