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

ㄊㄨㄥˊㄍㄨˇ

tóng gǔ

解釋

樂器名。屬於打擊樂器。用銅鑄成的鼓,鼓腔中空無底,兩側有銅環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緻的紋飾。流行於中國大陸廣西、廣東、雲貴、湖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銅鼓是古代用做祭祀、賞賜及進貢的重器。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樂器名,打擊樂器。用銅鑄成的鼓,鼓腔中空無底,兩側有銅環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緻的紋飾。此種打擊樂器流行於大陸地區廣西、廣東、雲貴、湖南、四川等少數民族地區。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銅鼓(壯語: gyongdoengz,又作 nyenz;)是中國古代西嶺南及西南地區(今廣西、廣東、四川、雲南等地)的樂器. 1976年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萬家壩出土5個銅鼓,據考古學家鑑定,是2700年前的古物,也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銅鼓. 銅鼓形狀像圓鼓,有各式圖案,有的銅鼓上還有蟾蜍圖案(越人崇拜蛙). 銅鼓的直徑有大到2.3米,小的有0.7米. 至今中國出土的銅鼓有一千五百多個,共分爲八個類型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衝型、遵義型、麻江型、北流型、靈山型和西盟型 . 在東南亞各地(老撾)也發現二百多個銅鼓. “銅鼓”一詞最早見於《後漢書·馬援傳》“馬援出征交趾,得駱越銅鼓,鑄爲馬. ”製作銅鼓的以百越中的駱越為多,即是黎族與壯族. 《嶺表錄異》:蠻夷之樂,有銅鼓焉,形如腰鼓,而一頭有面. 鼓面圓二尺許,面與身連,全用銅鑄. 其身遍有蟲魚花草之狀,通體均厚,厚二分以外,爐鑄之妙,實爲奇巧. 擊之響亮,不下鳴鼉. 貞元中,驃國進樂,有玉螺銅鼓,即知南蠻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 鹹通末,幽州張直方貶龔州刺史. 到任後,修葺州城,因掘土得一銅鼓,載以歸京. 到襄漢,以爲無用之物,遂舍於延...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b7cd560c18a9eded14be114465c8931 baf983e7dc7bc23719c103e573845bdfd252c384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