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

ㄩㄝˋㄐㄩˋ

yuè jù

解釋

流行於說粵語地區的劇種。如廣東、廣西、香港、澳門及華僑聚居之地。明清兩代弋陽腔、皮黃、崑腔等相繼流傳到廣東,清初出現廣東本地班,融合諸腔,並吸收廣東民間音樂及流行曲調,於雍正前後彙合形成粵劇。用廣東話演唱,極具地方色彩。劇碼取材自傳統戲曲、外國電影或西洋名劇,涵容性極大,為粵劇的一大特色。這部片子邀請粵劇名伶演出,在香港極為轟動。 △廣府戲、廣東大戲、廣州戲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流行於說粵語地區的劇種。如廣東、廣西、香港、澳門及華僑聚居之地。明清兩代弋陽腔、皮黃、崑腔等相繼流傳到廣東,清初出現廣東本地班,融合諸腔,並吸收廣東民間音樂及流行曲調,於雍正前後彙合形成粵劇。用廣東話演唱,極具地方色彩。唱腔以梆子、二黃、西皮為主,角色有生、旦、文武生、武生、公腳、小武等,服裝華麗考究。劇碼取材自傳統戲曲、外國電影或西洋名劇,涵容性極大,為粵劇的一大特色。也稱為「廣府戲」、「廣東大戲」、「廣州戲」。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 ,源自南戲的廣東主流戲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 ,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 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 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佈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 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粵劇是省港澳地區的藝術瑰寶,隨著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粵劇起源於中國民間齊言民歌的興起,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詩經》, 但齊言體民歌也是中國全部板式變化體戲曲如京劇、詩讚類戲曲如上海越劇、黃梅調等的共同起源. 中國齊言體民歌,發展至中古時代,即魏、晉和唐代,達到空前的高峯,更形成了一代的文學體式──唐詩. 這些講求平仄,秩序井然的齊言體民歌 ,在唐代佛教寺廟的俗講表演中,不但形成說故事的內容 ,也加入了節以木魚的節拍特色. 可是,由於長期處於社會低層,加上受外來音樂影響的宴樂〔或稱燕樂〕,在唐代一直為統治階層所欣賞,所以並沒有很大的發展. 而由宴樂發展出來的詞樂,歷經唐宋,更形成了律分宮調的...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b1e1e3366a238cf114936c87e1d359c b9cd241a5931e7c7cad812e9db6a72efdc53b34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