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

ㄕㄤˋㄩㄢˊㄐㄧㄝˊ

shàng yuán jié

解釋

元宵節的別稱。參見「元宵節」條。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元夜、元夕、小正月、小年或'''春燈節,閩南語與臺語稱為元宵(goân-siau)、元宵節(goân-siau-cheh)、上元(siōng-goân)、正月半(chiaⁿ-goe̍h-poàⁿ). 日本稱上元(🇯🇵)、小正月(🇯🇵),南北韓稱正月大滿月(🇰🇷、🇰🇷),其中「🇰🇷」為固有詞,月圓、望日之意,或稱烏忌日'''(🇰🇷). 元宵節時間為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其中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格里曆1月15日.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也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 在中國,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包括「猜燈謎」,人們會把一些謎語或腦筋急轉彎之類的問題寫到紙上,然後用細線把每個問題掛在房頂上,之後讓人們來猜謎. 佛教有在正月十五點燈供佛的習俗. 而道教中,上元節視為天官大帝(堯)誕辰,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別屬天、地、水這三官大帝主管. 上元節乃天官華誕,故燃燈以慶. 終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元宵節源自中國,其由來有數個說法: 傳說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23d97d54cd1de9caaa58f5990e0fe6f b9add098221bbf77ffbd65dadd034d6e44f281f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