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魚

ㄉㄨˋㄩˊ

dù yú

解釋

白魚的別名。參見「白魚」條。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蠹魚(學名:Lepisma saccharina),俗稱蠹、蠹蟲、白魚、壁魚、赤木蟲、書蟲或衣魚,古名蛃或蟫,是一種靈巧、怕光、怕空氣擾動的昆蟲,身體呈銀灰色,因此也有白魚的稱號,嗜食糖類及澱粉等碳水化合物,牠的體型細長,無翅,身體上佈滿了鱗|鱗片,口器為咀嚼式. 衣魚在昆蟲界的分類是:衣魚目(由被取消的總尾目劃分出來);衣魚是地球上最原始的昆蟲之一,在地球上已經出現約三億年. 不計肢體,衣魚的身長約一釐米. 觸角又長又嫩,只有三節體節有足;脫皮三次後,銀灰色的鱗片便會長成,使其身體帶有一種金屬般的光澤. 頭部有細長30節以上的絲狀觸角,多數有明顯的小型複眼;腹部有三對能疾走、跳躍的腳,行動敏捷;尾部有三根尾巴,因此以前所屬的目,被稱為「總尾目」或「纓尾目」(現今歸類為衣魚目). 按不同生活環境而定,衣魚從幼蟲變成蟲需要至少四個月的時間,有時候發育期會長達三年. 在室溫環境下,大概一年就發育為成蟲,壽命約為兩到八年. 一條衣魚的一生裡會經歷大約八次脫皮;不過衣魚不斷生長,一年脫皮四次也不足為奇. 當溫度在攝氏25至30度,雌蟲就會在物件的裂縫裡產大約一百顆卵,當溫度過高,衣...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0f4f97d79e78108b9320c2b8b944c5d3 b906bc8cfda31ebbd3e35c2a0a6d90523ca37d3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