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涼

ㄏㄡˋㄌㄧㄤˊ

hòu liáng

解釋

朝代名。(西元386~403)與東晉同時的十六國之一。淝水戰後,氐人呂光建都涼州姑臧,號稱涼天王,為後秦所滅。史稱為「後涼」。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後涼(386年-403年)是十六國時期氐人貴族呂光建立的政權. 其國號以地處涼州爲名. 《十六國春秋》始稱“後涼”,以別於其他以“涼”爲國號的政權,後世襲用之 . 東晉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將軍呂光受命率7萬餘衆討平西域. 苻堅淝水兵敗後前秦瓦解,呂光據有姑臧(今甘肅武威)於太元十一年(386年)稱大將軍、涼州牧. 太元十四年(389年)呂光稱三河王,後改稱天王,史稱後涼. 統治範圍包括甘肅西部和寧夏、青海、新疆一部分. 後涼以氐人軍事力量爲基礎,勢力孤弱,刑法峻重,社會局勢不穩,叛者連城. 後涼龍飛四年(399年)呂光卒,子呂紹繼位,庶長子呂纂又殺呂紹自立. 後涼咸寧三年(401年)呂隆(呂光弟呂寶之子)又殺呂纂自立,國勢益衰. 連年戰爭,經濟凋敝,太元十二年(403年),穀價昂貴,人相食. 神鼎三年(403年),呂隆因後秦、南涼、北涼交相攻逼,降於後秦,後涼亡. ;君主頭銜: * 涼州刺史385年9月-386年12月 * 涼州牧、酒泉公386年12月-389年2月 * 三河王389年2月-396年6月 * 大涼天王396年6月-403年7月 註:後涼建立及呂光在位...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7b6fe0cd01bca008d636be0b4ab54ae b73029d28420d4369a1f7b4c5e827046d5ce0f6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