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

ㄒㄧㄡˋㄘㄞˊ

xiù cái

解釋

1.讀書人的通稱。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2.科舉時代科目的名稱。始於漢,後因避光武帝劉秀的諱改稱為「茂才」,唐與明經、進士等並設為科舉考試的科目,宋則凡參加科舉考試的人皆稱秀才,明清時則專稱入縣學的生員。聽說他的曾祖父是清朝的秀才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美才,才德俊秀之士。《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

2.科舉時代科目之稱。始於漢,後避光武諱改稱茂才,唐與明經、進士並設科目,宋則凡應舉者皆稱秀才,明清專稱入縣學的生員。

3.書生的通稱。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秀才,又稱茂才. 為古代東亞對某些士大夫的稱呼,隨著時代、地域所指亦有所改變,但所指都屬士大夫中的基層. 秀才一名在隋朝科舉開始以前已有. 說:“賈生,年十八,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爲河南守,聞其秀才. ”在漢朝使用察舉制時,由各州推舉的民間人才稱之為「秀才」 . 東漢時爲避漢光武帝劉秀之諱,將秀才改名茂才,或稱茂材. 茂才科主要是選拔奇才異能之士,所以通常稱“茂才異等”或“茂才特立之士”. 秀才最初爲特舉,在西漢後期成了歲舉,舉主爲刺史,遂形成州舉秀才、郡舉孝廉的體制. 《北堂書鈔》引《晉令》,“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爲郎中. ”朝廷對茂才之要求亦很高,光武帝規定茂才須具四行:「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明經行修,能任博士;三曰明曉法律,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才任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照姦,勇足決斷,才任三輔令. 」 明代之前 隋朝開始開科取士,最初亦為取秀才. 到了唐朝初年,秀才科是常科考試的一種. 《通典》說“初秀才科第最高,方略策五條,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 但後來「秀才科」被廢,秀才一詞一度變成了讀書人的泛稱. 到了宋朝時,凡經過各...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4ee4f64eb6c73bfffbc048554bc4707f b35768ee089ace77e5e498ea300f093240583b1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