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

ㄦˋㄕˊㄨˇㄕˇ

èr shí wǔ shǐ

解釋

清時頒定的二十四史加上新元史的總稱。參見「二十四史」條。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獲歷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記載逾四千年的中國歷史,上起傳說的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且統一使用分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正史」一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 」當乾隆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由「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學術界則一般奉《清史稿》為「二十五史」之一而摒除《新元史》,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成「二十六史」.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 “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說:「《續漢書·郡國志》:『今錄中興以來郡縣改異,及《春秋》、三史會同、征伐地名. 』三史,謂《史記》、《漢書》及《東觀記》也. 《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權謂蒙曰:孤統軍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法,大有益. 』……自唐以來,《東觀記》失傳,乃以範蔚宗書當『三史』之一....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2a1901bc85872912e8b08d5cd8c09a2 b2e25a77b67dcd70cf55471dea6a572ec155a85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