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珓

ㄅㄟㄐㄧㄠˋ

bēi jiào

解釋

在神明前占卜吉凶的器具。原用蚌殼投擲於地,視其俯仰情形,斷其吉凶。後改用竹子或木片,做成蚌殼狀替代。唐.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手持杯珓導我擲,云此最吉餘難同。」也作「杯筊」、「杯校」、「杯教」、「碑珓」、「筊杯」、「珓杯」、「珓兒」。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杯,或作杯,是道教信仰中一種尋求神靈指示的儀式工具. 筊杯在遠古時期的原型,原用蚌殼投擲於地,視其俯仰情形,斷其吉凶. 後改用竹子或木片,做成蚌殼狀替代. 名稱有時會倒過來稱之為「杯筊」,或作「杯珓」﹑「杯爻」﹑「杯教」﹑「碑珓」﹑「珓杯」﹑「珓兒」﹑「跋杯」. 關於「杯珓」兩字的字源,宋代學者程大昌推論:因蚌殼可如杯子般盛水,是為「杯」;珓的發音和「叫」相同,代表借用杯珓的仰俯來傳達神佛的意志以教示人們,於是使用「珓」一字. 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但也有特別製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間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須請示神明是否合意. 大型筊杯一般是放在「有需求處」,雙手握好筊杯,再將筊杯上下甩動,這是用在廟方人員求問重要私務時,如慶典日期等. 今日,有許多人也採用了塑膠製的筊杯,如臺北行天宮. 在信奉道教及民間信仰的廟宇或供奉神像和祖先神位的家庭,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供上香膜拜之後,請神明指示的工具. 這個動作稱之為「擲筊」或問杯. 在臺灣,凡是道教廟宇,在神像前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佛教寺廟偶爾有之. 臺灣民間信仰中,凡是求籤,均需要向神明擲筊確認. 「筊杯」簡稱...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fafeea6336f3c0e693d46721e89337a b2d4943ed7f2d24009ce807ef6040f2a688f34b1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