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 rùn
1.沾潤、滋潤。例浸潤恩澤
2.逐漸親熱、討好。例若是以利相交往,浸潤日久,必生是非。
1.沾潤、滋潤。《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懷生之物,有不浸潤於澤者,賢君恥之。」
2.讒言。參見「浸潤之譖」條。《漢書.卷七六.王尊傳》:「秦聽浸潤以誅良將,魏信讒言以逐賢守。」《三國演義》第一八回:「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
3.逐漸親熱、討好。《水滸傳》第三九回:「聞知這蔡九知府是當朝蔡太師兒子,每每來浸潤他,時常過江來謁訪知府。」《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內白鷂招妖》:「當時則是取笑,誰知浸潤之間,太真與祿山為亂。」
浸潤或不浸潤是兩種互斥的物理現象. 如果液體對固體浸潤,同時固體內部存在毛細管,那麼因爲毛細作用,液體會滲透到固體的內部. 浸潤指液體與固體發生接觸時,液體附着在固體表面或滲透到固體內部的現象,此時對該固體而言,該液體叫做浸潤液體. 不浸潤指液體與固體發生接觸時,液體不附着在固體表面且不滲透到固體內部的現象,此時對該固體而言,該液體叫做不浸潤液體. 浸潤大體可以分爲兩種:無化學反應浸潤和化學反應浸潤. 在沒有化學反應參與的情況下,浸潤與不浸潤現象產生的原因可以用分子力作用解釋. 物體由分子組成,同種物質分子間的作用力稱爲內聚力,不同物質分子間的作用力叫做附着力. 如果內聚力小於附着力,就會發生“浸潤現象”;反之則稱爲“不浸潤現象”. 當液體與固體接觸時,在接觸處形成一個液體薄層,這個液體薄層叫做附着層. 附着層內部的分子同時受到液體分子和固體分子的吸引. 如果固體分子對液體分子的引力大於液體分子之間的引力,那麼附着層的分子密度將會大於液體的分子密度,此時附着層內的分子相互作用表現爲斥力,液麪呈現擴散的趨勢,便形成了浸潤現象. 如果固體分子對液體分子的引力小於液體分...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5eb7bb5ba4960337e0477f5c196ca15d | b1968e9d2efaef1dffb3c7e377e7b7ba6586a551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