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部首以外筆畫 總筆畫
10 13

shī

解釋

1.水分多、含有水分的。與乾相對。洗完臉後,請將毛巾擰乾。

2.沾水、沾潤。突然下大雨,使得他全身都透了。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形]

水分多、含有水分的。如:「把毛巾擰乾。」宋.姜夔〈昔遊〉詩:「燎茅烘衣,客有見留者。」

[動]

沾水、沾潤。如:「淚衣襟」、「全身透」。

[名]

中醫六淫之一。因氣過大,阻滯氣的活動而致病,流行於長夏。如:「毒」、「風」。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浸潤或不浸潤是兩種互斥的物理現象. 如果液體對固體浸潤,同時固體內部存在毛細管,那麼因爲毛細作用,液體會滲透到固體的內部. 浸潤指液體與固體發生接觸時,液體附着在固體表面或滲透到固體內部的現象,此時對該固體而言,該液體叫做浸潤液體. 不浸潤指液體與固體發生接觸時,液體不附着在固體表面且不滲透到固體內部的現象,此時對該固體而言,該液體叫做不浸潤液體. 浸潤大體可以分爲兩種:無化學反應浸潤和化學反應浸潤. 在沒有化學反應參與的情況下,浸潤與不浸潤現象產生的原因可以用分子力作用解釋. 物體由分子組成,同種物質分子間的作用力稱爲內聚力,不同物質分子間的作用力叫做附着力. 如果內聚力小於附着力,就會發生“浸潤現象”;反之則稱爲“不浸潤現象”. 當液體與固體接觸時,在接觸處形成一個液體薄層,這個液體薄層叫做附着層. 附着層內部的分子同時受到液體分子和固體分子的吸引. 如果固體分子對液體分子的引力大於液體分子之間的引力,那麼附着層的分子密度將會大於液體的分子密度,此時附着層內的分子相互作用表現爲斥力,液麪呈現擴散的趨勢,便形成了浸潤現象. 如果固體分子對液體分子的引力小於液體分...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61ed88abe95e96de46e2998f628ba64 af1693fec67c0dca8150f7ab92f8bd5037c8bdf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