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dào zhuāng
在語文中,為了某種修辭需要,刻意顛倒文法上的順序。如唐朝王維的〈山居秋暝〉詩「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即為「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的倒裝。也作「倒置」。
倒裝(inverted sentence),又稱倒裝、倒置、倒句,是語言修辭法的一種. 主要是把詞語或句子內的重要部分置前以作強調.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 主─謂─賓 , 定(狀)─中心詞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 一般會把重要部分放於最前,以強調此部分. 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歎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如: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實際上是 汝之不惠甚矣!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第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如: 沛公安在? (《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詞 以 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 如: 餘是以記之,...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