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

ㄌㄢˊㄩˇ

lán yǔ

解釋

位於臺灣東南海面的島嶼。面積48平方公里,為臺灣所屬第二大島。原名「紅頭嶼」,因島上盛產蝴蝶蘭,故於民國三十五年改稱為「蘭嶼」。除沿海有狹小平原外,全為崎嶇山地,島嶼周圍多珊瑚礁。居民主要為達悟族人,以捕魚為生。飛魚祭典,是蘭嶼達悟族人的特有文化。因景色優美,是著名的觀光勝地。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島名。位於臺東縣東南海面,為臺灣所屬第二大島。面積四十八平方公里。原名「紅頭嶼」,因盛產蝴蝶蘭,而於民國三十五年改稱為「蘭嶼」。除沿海平原外,全為崎嶇山地。島嶼周圍多珊瑚礁,居民為雅美族(達悟族),以捕魚為生。是著名的觀光勝地。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蘭嶼(達悟語:Pongso no Tao),位於臺灣東南方外海上,行政區劃上為臺東縣蘭嶼鄉所管轄,四面環海,因其島上獨有的達悟族地土風俗與自然景點,遠近馳名. 蘭嶼最早的名稱為達悟語「Ponso no Tao」,意思是「人之島」. 漢人最早以臺語音譯紅頭嶼(白話字:)或紅豆嶼(白話字:),日治時期以後固定紅頭嶼之名. 1947年因島上盛產蝴蝶蘭而改名. 西方國家早年稱蘭嶼為「Botel Tobago」(譯為 ). 目前有些英文網站與電子地圖稱它為 「Koto island」(源自Kōtō,『紅頭』的日語(こうとうしょ)音)或是「Orchid Island」(意為蘭花之島,此即蘭嶼的意譯). 另外阿美族人稱蘭嶼為Futud,撒奇萊雅族人叫它做Butud,卑南族人稱它做Butrulr,而布農族人則稱之為Pangkalkalan. 1644年,荷蘭人派兵登陸蘭嶼探勘. 1645年,荷蘭人二度派兵登陸蘭嶼探勘. 在康熙雍正時期(1720年代)成書的《臺海使槎錄》(作者黃叔璥)赤嵌筆談卷一中已有「沙馬磯頭之南,行四更至紅頭嶼,皆生番聚處,不入版圖」的記錄,顯示1720年代清人已得知紅頭...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033f8ca0bb40c8df6efbc2d6bc6fca3a ad65573a55622215ee6e8db75101a61d4e24e8a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