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交臂

ㄐㄧㄠㄅㄧˋ

shī jiāo bì

解釋

義參「失之交臂」。見「失之交臂」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失之交臂」之典源,提供參考。《莊子.田子方》顏淵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夫子曰:「回,何謂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曰:「惡!可不察與!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後成功,是出則存,是入則亡。萬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效物而動,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終;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規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於唐肆1>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雖然,女奚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注解〕(1)求馬於唐肆:到空的市集買馬。比喻所求的方法途徑不對,必無所獲。唐肆,空的市集。見「求馬唐肆」。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失之交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失之交臂」原作「交臂失之」。顏淵在孔子弟子中最為賢良,雖然貧困,卻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依然奮發好學,在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裡,名列於德行科。在《莊子.田子方》中,曾用他們師生為例,來說明道家自然無為的道理。文章中記載了孔子和顏淵的一段對話。顏淵認為孔子做什麼,他也跟著做什麼,但是卻發現某些地方是無法模仿、跟上腳步的,因此不解地向孔子請教。孔子就向顏淵解釋:「那是因為我循自然運行的腳步前進,本來就沒有固定的一點。你如果用一定的標準要來做比較,當然會和我手臂相擦而過,明明是擦身相近卻難以見面。這就好像所尋找的對象已不在了,你卻拼命去找,和到已空無一人的市集中去買馬是一樣的,你怎麼買得到?」。後來「失之交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錯失機會。出現「失之交臂」的書證如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一》:「用人者不務取其大而專取小知,則卓犖俊偉之材失之交臂矣。」

書證

01.宋.沈遼〈甲辰年五月十五日夜灃陽觀月〉詩:「悵余失交臂,萬里來天涯。」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7fee6d73920e4a493502613087f29cd ab048c05a739ea17e7f7d440fe7e2cbaa35faf2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