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

ㄊㄨˇㄓㄨㄛˊ

tǔ zhuó

解釋

1.人民與土地相依,不隨便遷移。《漢書.卷六一.張騫傳》:「其俗土著,與大夏同,而卑濕暑熱。」唐.顏師古.注:「土著者,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也。」

2.今指世居本地的人為「土著」。

相似詞

相反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原住民,是指某地區最初定居的族羣,源自外來者(多為入侵者與統治者)對本地人(或族羣)的稱謂,原意指當地居民、原居民,過去有土番、番人、土人、生番等歧視的稱呼,然而到了二十世紀後期逐步形成了一個法律學方面的範疇,指的是正遭受到統治者侵蝕的本土文化羣體. 當前對於原住民議題的討論多半應在帝國主義國家進行的殖民統治的脈絡下來理解. 外來統治者為統治原住民,以遂行其統治目的,會制訂各種不同的政策,而往往對於原住族羣的生活方式多加幹擾,甚至可能造成滅族的結果. 即使前一階段的殖民主義擴張已經在二次大戰之後的解殖民運動後告一段落,但類似的問題仍存在於原住民與解殖民之後成立的新興國家之間. 有時後者會被稱為「內部殖民」,而與傳統的「外部殖民」加以區別. 原住民一詞被廣泛的採用是起始於19世紀人類學和人種學的學科,韋氏字典將之定義爲“某一羣體的人團結於一個共同的文化、傳統意義上的血緣關係,他們通常有着共同的語言、社會機構和信條,而且往往構成了一個不受支配的有組織團體. ” 中文在討論此一問題時,亦有原住民族一詞的使用,它與原住民主要的區別在於:前者強調各原住民族羣各自作為一個「民族」(people)...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21a1eb8869b998924308441f45daab8 a68c557ca66c8761981b989b478e5e684c8560e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