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詩

ㄕˊㄙˋㄏㄤˊ

shí sì háng shī

解釋

一種西洋詩的詩體。全詩分十四行,故稱為「十四行詩」。依結構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為義大利式,每首分前八行、後六行兩段,前段敘述一件事情或提出一個問題,後段做總結或回答問題。一為英國式,每首分四段,最後兩行通常就前二段的內容加以評論或總結。 △商籟體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詩體名。一種西洋詩的詩體。全詩分十四行,故稱為「十四行詩」。依結構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為義大利式,每首分前八行、後六行兩段,前段敘述一件事情或提出一個問題,後段做總結或回答問題。一為英國式,每首分四段,最後兩行通常就前三段的內容加以評論或總結。也稱為「商籟體」。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十四行詩(Sonnet),曾音譯爲商籟或商籟體 ,是一種定型詩的類型,起源於義大利,一般相信是由雅克布·達·倫蒂尼(Jacopo da Lentini)創始,於十三世紀時期形成,之後傳布到歐洲各國. 十四行詩的原始字面意思,是小詩、小歌謠的意思,最初並不一定是正好14行. 在13世紀時,14行詩被定型下來,由十四句詩句組成,其押韻結構與文字構成皆有嚴格限制. 但是隨著歷史演變,這些約定俗成的限制也有所改變. 現在常見的是意大利類(佩脫拉克類)或英國類(莎士比亞類). 英語名字“sonnet”來自法語的“sonet”和意大利語的“sonetto”,都是小歌曲的意思. 中國新文學運動時曾音譯為「商籟」. 意大利十四行詩分爲兩段,先八後六. 前八句韻腳是 a-b-b-a, a-b-b-a. 後六句有兩種,c-d-e-c-d-e,或者 c-d-c-c-d-c. 第九句不只改韻腳,很多時候題目或感覺也不一樣. 意大利十四行詩的規則由Guittone d'Arezzo(1235年-1294年)所建,他自己寫了將近300首. 最著名的早期十四行詩人是佩脫拉克(Francesco Petra...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7d11719570dd7c6c0bc22079b74b2d0 a5c11940dd7be2872f84f19d3e53d2abeea66a97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