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簾聽政

ㄔㄨㄟˊㄌㄧㄢˊㄊㄧㄥˋㄓㄥˋ

chuí lián tìng zhèng

解釋

君主專制時代,皇帝年幼,由母后代位坐於簾後,以決斷國事。清穆宗年幼登基,由慈禧與慈安兩后共同垂簾聽政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女后臨朝管理國事。《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翌日,郭威帥百官請太后臨朝,垂簾聽政。」《三國演義》第二回:「娘娘可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為王,加國舅董重大官。」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垂簾聽政是中國古代帝制社會下的一種統治形式. 通常指皇后或太后、太皇太后臨朝稱制,執掌國政. 由於在禮教制度下,女子不能直接面對臣下,因此女主在召見朝臣時,必須在座位前用紗帷、簾幕加以遮隔,因此稱爲“垂簾聽政”. 中國古代目前已知的垂簾聽政的記載,最早始於戰國時期的秦國的宣太后. 在近代,以清朝的慈禧太后最爲著名. 其他東亞國家,如日本、朝鮮等,在歷史上也有過垂簾聽政的記載. 秦漢時期,史籍中雖屢有女主稱制記載,但並無“垂簾”二字. 史書中首次出現“垂簾”二字是在唐高宗時期. 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后. 自誅上官儀後,上每視朝,天后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 帝欲下詔令天后攝國政,中書侍郎郝處俊諫止之. 而“垂簾聽政”一詞,最早見於宋朝王偁所著《東都事略》. 英宗暴得疾,慈聖後垂簾聽政. 宋代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儀制與皇帝相似. 但皇帝與垂簾的母后亦有稍微的差別. 太后下聖旨時,自稱“予”,在便殿召見朝臣時,則稱“吾”,而不能像皇帝那樣自稱“朕”. 謁太廟時,太后穿的袞服,要比皇帝減少“二章”,不能佩劍,頭上所戴之冠,“前後垂珠翠十旒...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e37de2c05b476e98798ad79a521291d3 a5bbed530c6d8b0f41361bf25e187a736880245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