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

ㄓˇㄍㄨㄢ

zhǐ guān

解釋

佛教修行者悟道、入道的二個主要方法。止指一種平靜、清楚而不會受到攪亂的心靈狀態;能給心更大的洞識力,是修觀所不可或缺的。觀指對存在的一切物質或精神現象,以無常、苦、空和無我等來觀察事物的本性真實差別。止使心從雜染和內在的障礙中解脫;觀使修行者入聖流並解脫成佛。〈六門教授習定論〉:「名一二分定者,或時但有寂處而無罪觀;或有眾觀而非寂處;或時俱有,應知即是止觀雙運。」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止觀,佛教術語,止禪(奢摩他)與內觀(毘婆舍那)的合稱. 在漢傳佛教的本土性宗派中,天台宗特別重視止觀,又稱止觀宗. 止與觀,止是止息妄念,觀是如實觀察一切法. 止屬「定」又名「寂」,體性「靜」;觀屬「慧」又名「照」,體性「明」. 止息一切外境妄念,專注於所緣為定,正見如實知一切法非常,苦,空,非我為觀慧. 三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為「定慧等持」的禪法. 空、無相與無願為觀慧所修,三昧是心的定力. 若多修觀不修止,由於定力微劣,心晃動如燭火風中搖曳,不能明瞭見真實義,這時應修止. 若因修止定力增上,如睡眠人,不能明瞭見真實義,這時當修觀;是故應當不偏習止觀,住於平等捨而止觀雙運(「止觀雙運」又稱作「止觀捨」、「止觀等」). 法性寂然為止,寂而常照為觀,止如明鏡止水,觀如明鏡中水影現萬象. 止與觀,一體而不二. 故稱“止觀不二” . 止息一切境界散亂相,息心靜(思)慮,為「止」;分別因緣生滅相,推尋檢析觀心分明,為「觀」. * 止爲定;觀爲慧,一切善法從修而生,皆爲止觀所攝. 止能遮結;觀能斷惑. * 不放逸、莊嚴大智、得自在. 或爲觀生死惡果報、增長...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efea0851d042a272cdc63e84baacb7e a566f67c22ccd84ffbf8cb074e581460d867d4e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