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

ㄏㄨㄟˋ

huì shī

解釋

1.恩惠。《書經.畢命》漢.孔安國.傳:「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澤惠施,乃浸潤生民。」《吳子.卷上.料敵》:「上愛其下,惠施流布。」

2.施加恩惠。唐.韓愈〈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詩:「乾坤惠施萬物遂,獨於數子懷偏慳。」

3.人名。(約西元前370~前310)宋國人。戰國時哲學家。曾任梁相。有辯才,與莊周友善,和公孫龍並為名家的代表。研究萬物同異關係提出小同、大同、小同異、大同異等概念,及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等命題。著作多已亡佚,其言行片段散見於《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和《說苑》中。也稱為「惠子」。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惠施,尊稱惠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位名家代表人物、辯客和哲學家. 惠施是宋國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區是魏國,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 他主張魏、齊和楚合縱結盟起來,對抗秦國. 魏文惠王在位時,惠施因爲與張儀不和而被驅逐出魏國,他首先到楚國,後來回到家鄉宋國,並在那裏與莊子成爲好友. 魏文惠王死後,張儀失寵,惠施回到魏國. 作爲合縱的組織人,他在當時各個國家裏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他因此經常爲外交事務被魏王派到其它國家. 惠施的著作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因此他的哲學思想只有通過其他人的轉述而爲後人所知. 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莊子中的提到的他的思想. 其中最主要的有他的“歷物十事”. 除《莊子》外,《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中也有對他作爲和言論的記載. #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裏.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南方無窮而有窮. #今日適越而昔來. #連環可解也.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泛...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ea84654ab18d133c1c1d8bc07d29a47 a4ca9a1a497e5d1044f1c9a3bafb29fa43ca267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