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簫

ㄔㄨㄟㄒㄧㄠ

chuī xiāo

解釋

1.吹奏簫樂。《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2.戰國時伍子胥吹簫乞食於吳市的事。見《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後世遂稱乞食為「吹簫」。

3.相傳春秋蕭史善吹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見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蕭史》。後比喻締結婚姻。唐.白居易〈得景請預駙馬所司糾云景庶子也且違格令欲科家長罪不伏〉:「選吹簫之匹,雖則未獲貞人,預傅粉之郎,豈可濫收庶子?」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簫又稱洞簫,是中國古老的吹管樂器,特徵為單管、豎吹、開管、邊稜音發聲 . 「簫」字在唐代以前本指排簫,唐宋以來,由於單管豎吹的簫日漸流行,便稱編管簫爲排簫,以示區別 . 至於「洞簫」之名,則來自於簫管底端之開孔 . 其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 漢代以前,無論是橫吹還是豎吹的管樂器,都可稱為笛 ,從馬融《長笛賦》可知,豎吹之笛原有四孔,皆在前側,而後西漢京房多加一背孔,此型制已與今傳之洞簫基本上一致 . 漢代王褒曾作《洞簫賦》,然而文中有「參差」一詞,故應是指排簫 . 笛曲的最早記錄見於晉書, 但只說“三弄”卻並未記錄曲名,此曲之譜已不存在,僅存有據此改編而來的古琴曲梅花三弄 . 唐代,開始以「笛」專稱橫吹之笛,至於豎吹之簫,則因其長度為一尺八寸,稱之為「尺八」 ,並傳到日本成為“古尺八” . 而“簫”在唐代以前則是用來稱排簫 . 元代,宴樂之器已有五孔簫的記載,也將簫與排簫做了區別 . 簫在之後的宮廷禮樂都有廣泛的應用 . 明代,單管直吹的“簫”、多管的“排簫”、橫吹的“笛”有了更明顯的區別 . 現存最早的獨立譜見於《文林聚寳萬卷星羅》,...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ee32f6ce11fc19e22cfa7443bcc1572 a4131424f0a2e8a376af306c2470ac9a24f56e0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