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生

ㄓㄨㄕㄥ

zhū shēng

解釋

1.眾儒生。泛指在學的人。《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漢書.卷四三.叔孫通傳》:「臣願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

2.老師對眾多弟子的稱呼。唐.韓愈〈進學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

3.科舉時代對秀才的通稱。《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甯疑為赴試諸生,而聽其音聲,殊不類浙。」

4.眾生物。《管子.水地》:「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生員,俗稱秀才,雅稱弟子員. 是中國、朝鮮、越南的科舉中經過院試,得到官學入學資格的士人,也是士大夫的最基層. 對太學的監生稱太學生、弟子員;地方官學(府、州、縣)學生員也稱庠生,又有貢生、監生等名目,統稱諸生. 進入官學的學生需要進行被稱爲“入泮”的入學儀式. 明代採文武合一教育,從明初起學生員都必須學習弓射,為古射禮之延續. 明、清時俗稱秀才,又稱相公. 得到秀才資格,是進入士大夫階層的最低門檻. 成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種特權,例如免除徭役、見知縣時不用下跪、知縣不可隨意對其用刑、遇公事可稟見知縣等等. 十六世紀初,全國生員總數有三萬五六千名 . 但生員必須不斷參加考試,如歲考,兩年舉辦一次,成績分六等;一、二等賞為「科舉生員」,可參加「科考」,科考一、二等可取得鄉試的資格;歲考三等無升降,歲考第六等則黜革. 生員中,有部份人是貧窮家庭出身,但是得到生員功名不一定可以帶來財富. 除了如廩生有少數津貼之外,生員並沒有俸祿,若果未能通過之後的鄉試中考取舉人,亦不足以為官. 很多生員在功名上未能更進一步,只能回鄉以教書等方法為生. 這些在經...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a134dd6936857f6512609603e9bc8f5 9fa58a00e45590c8211caa2422ffa043642c2251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