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褲

ㄉㄥㄌㄨㄥˊㄎㄨˋ

dēng lóng kù

解釋

中間寬大膨鬆,上端縮於腰部,下端縮於腳踝上的褲子。因形似燈籠,故稱為「燈籠褲」。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燈籠褲(Bloomers)是女性所使用的一種外褲. 據信燈籠褲是由所發明,不過在1850年代早期因為艾蜜莉亞·布盧默的緣故而普及,這種褲子也因為她的緣故而得此稱. 早期的燈籠褲相當地蓬鬆,像個燈籠(此即中文譯為燈籠褲之故),而且在腳踝的地方扣緊腳部;當時的婦女穿著這種褲子以進行運動,後來這種褲子逐漸退流行. 但是直到1950年代,一些地方的學校的女孩在上體育課時依然穿著這種褲子. 1964年東京奧運,日本人看到美國排球隊穿著的超短燈籠褲,覺得又好動、又帥,便演進成短型又貼身的燈籠褲. 在日本,體育課時女生穿的運動短褲為大幅改良的燈籠褲,日文稱為「ブルマ」,即英文「Bloomer」的日式音譯,中文則有人據之譯為「布魯馬」. 儘管日本地區除幼稚園外的學校近年多改用及膝短褲,歐美部分學校仍採為體育服裝. 到了近代日本,ブルマ開始漸漸消失,原因是體育課程的改變. 在昭和時代,男女的體育課程內容有別,女生學舞蹈;男生學武道. 所以就沿用一直以來的體育服裝規定,男生穿短褲,女生穿ブルマ. 但在現代,男女是一起上體育課的,為了統一運動服裝,於是就廢除ブルマ了. *萌‧「三神器」服飾:...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010691e7551f343cbedb406b0221938 9ee052a4e635481a0f2f42d297303aadd81239a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