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yān zhī
漢朝時稱匈奴君長的嫡妻為「閼氏」。
漢時匈奴君長的嫡妻稱為「閼氏」。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世間那有如此女人,若得他做閼氏,我願足矣。」
閼氏是匈奴人之妻或者妾的稱號,意義近似漢文中的夫人、太太、老婆、內當家等 . 匈奴帝國時期,匈奴統治階級實行一夫多妻制 . 唐代以來 ,中國學界曾將其誤認爲匈奴君主配偶的稱號,類比爲中原的王后、皇后 . 閼氏一詞最早 出現於西漢司馬遷所著《史記·匈奴列傳》 . 由於上古漢語漢代音系與近代漢語,歷經時代演變,變化巨大. 中國學界對於閼氏的匈奴語原始讀音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釋. 一是, ,二是, . 最早將閼氏與胭脂相聯繫的是東晉史學家習鑿齒 . 他指一詞,源於胭脂花,即紅花. 匈奴人以女人美麗可愛如胭脂,因而得名,此外匈奴的河西地區焉支山盛產植物紅花,其汁可做胭脂,用以美容. 一如當年的中原貴族婦女,追求流行的匈奴閼氏可能有用胭脂妝飾臉面的習慣. 唐朝司馬貞撰寫《史記索隱》,曰“閼氏舊音曷氏,匈奴皇后號也. ”此後,中國學界即流行“閼氏即匈奴皇后”之說 . 當代學者劉文性認爲爲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語言的詞彙. 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 中,除閼氏外,還有兩個不同位置的“氏”字,“月氏”(月支)和“難氏”(難支). 中國學界一般將“氏”解讀爲“”. 劉指出阿爾泰語系的蒙古或突厥語族...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42877d01b5118edc6be5703c87681623 | 9e35b25c39d7328b1975749ca24d1cd55033cba9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