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仲

ㄨㄥㄓㄨㄥˋ

wēng zhòng

解釋

古代稱銅像、石像,後專用以稱墓前石人。《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金人十二」句下唐.司馬貞.索隱:「各重千石,坐高二丈,號曰翁仲。」《宋書.卷三○.五行志一》:「魏明帝景初元年,發銅鑄為巨人二,號曰翁仲。」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石像生,又稱石翁仲,是漢字文化圈君主、皇族、貴族、高官顯要墳前的石雕,多立於神道前,作為驅邪鎮墓、地位標記、於表彰死者生前的功績的用途,造型有象、獅、獬豸、麒麟、駱、虎、羊、馬等動物,以及人型的石雕像等 . 石象生是墓主身份的重要標誌,從東漢至明清皆以法律形式規定石刻的數量和式樣. 如《明會典》記載公侯和一二品官員的神道二側可列華表,設石虎、石羊、石馬和文武石翁仲各一對;三品官減石人一對;四品官列華表、設石馬、石虎各一對;五品官列石望柱;六品以下官員不準設置石刻. 對翁仲最早的文獻記載是《淮南子·氾論訓》東漢高誘對“秦之時,高爲臺榭,大爲苑囿,遠爲馳道,鑄金人”一句的註釋,說:“秦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有長人見於臨洮,其高五丈,足跡六尺,放寫其形,鑄金人以象之,翁仲、君何是也”. 隨後,“翁仲”一名又見於《史記索隱》引謝承《後漢書》:“銅人,翁仲翁仲其名也. ”,及“各重千石,坐高二丈,號曰翁仲”等等. 學者認爲 ,翁仲是漢以後受到草原民族影響出現在陵墓前神道兩側的石刻人像之名,草原民族的此類石像被一些學者稱作“突厥墓前石人”、“亞歐草原石人”等 . 而李零則進一步認...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d8bdde5f6edcc06b779683b4f0c93dd 9dd1ffbf076e9c244273462dcb4d3f290494779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