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kūn qǔ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浙一帶的一種唱腔,用吳語演唱。分清唱與彩串。例文詞典雅工麗,聲腔婉轉纏綿、柔和悠遠是崑曲的特點。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浙一帶的劇種。參見「崑腔」條。
崑曲是中國戲曲的劇種之一,發源於元末明初的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巴城鎮) ,起初流行於江南一帶,而後風靡全國;盛清時,上至宮廷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皆熱愛崑曲. 有俗諺雲:「家家『收拾起』, 戶戶『不提防』」, 即反映當時崑曲廣為普及且深入人心的程度. 崑曲以曲唱為中心,唱唸使用之語音為「中州韻」,主要以曲笛、鼓、板等樂器伴奏,風格纏綿婉轉細膩,故又有「水磨腔」之雅稱. 其舞臺演出形式亦稱「崑劇」,因表演手段豐富、身段具備高度舞蹈性,與唱腔、曲詞扣合得嚴絲合縫,形成精緻的藝術規範,影響所有後出之地方劇種,故素有「百戲之母」之美譽. 崑曲源自南戲的崑山腔. 家居崑山附近的顧堅被譽為崑曲之創始人. 顧堅其人首見於1960年發現的魏良輔《南詞引正》一書,按此書:“腔有數樣,紛紜不類,各方風氣所限,有崑山、海鹽、餘姚、杭州、弋陽……惟崑山爲正聲,乃唐玄宗時黃番綽所傳. 元朝有顧堅者,雖離崑山三十里,居千墩,精於南辭,善作古賦. 擴廓帖木兒聞其善歌,屢招不屈. 與楊鐵笛、顧阿瑛、倪元鎮爲友,自號風月散人. 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風月散人樂府》八卷,行於世,善發南曲之奧,故國初...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c2ec099ec030e18c6b931fde80b151cb | 9d9cdafe06366c77dcaa8c34d1f06fcc7f6b8e43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