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紇

ㄏㄨㄟˊㄏㄜˊ

huí hé

解釋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初與突厥為兄弟民族,後又從屬於突厥。南北朝時,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離突厥後,始稱為「回紇」,後又改稱為「回鶻」。唐時助討安史之亂及抗禦吐蕃,屢建功勛。唐文宗時,族眾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後,名稱極多。民國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定稱為「維吾爾」。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初與突厥為兄弟民族,後又從屬於突厥。南北朝時,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離突厥後,始稱為回紇,後又改稱為回鶻。唐時助討安史之亂及抗禦吐蕃,屢建功勛。唐文宗時,族眾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後,名稱極多,後定稱為「維吾爾」。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回鶻(突厥字母: uyghur;回鶻字母:Uyghur;維吾爾語:قەدىمكى ئۇيغۇر; 土耳其語:eski uygur),亦稱袁紇 、烏護 、烏紇 ,隋朝時又稱韋紇,唐朝前期音譯爲回紇,元朝稱畏兀兒. 以上譯名的變化是由於中文本身的語音變化造成的,而在不同時期的突厥語文獻中,此族名均無變化,今日的維吾爾也是該族名的一個最晚近的譯音. 回紇人在唐德宗貞元四年(788年)要求將其漢字改爲“回鶻”,象其族有“鶻鷹”般的勇猛,因而唐中期以後便稱其作回鶻人. 當時的吐蕃人則把回鶻人和之前的突厥、之後的蒙古等遊牧民族統稱為霍爾 . 回紇原是鐵勒一部,與僕骨、同羅、拔野古等部一樣;後來回紇強大,遂將這些源自鐵勒的部族統稱爲外回鶻 . 回紇(回鶻)是裕固族、維吾爾族以及回族等族的宗源之一,回回一詞即爲回鶻的轉音. 在七世紀初期,回紇在唐朝的北方建立政權,對中國歷史有深遠的影響. 公元744年,回紇懷仁可汗聯合唐朝擊敗後突厥,一統北方草原鐵勒諸部. 回紇原是由韋組與烏揭(烏古斯人)組成的聯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回紇語(與古突厥語相通,使用突厥文記載). 《舊唐書·迴紇列傳》記載,回紇本爲藥...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5c29c4af65102e374dc183b55e96b6a 9cd8cac6333e4234a73a7a4e6fcc14ad9954240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