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

ㄉㄚˋㄉㄡ

dà dōu

解釋

1.大概。《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有病自首其過,大都與黃巾相似。」唐.柳宗元〈與蕭翰林俛書〉:「長來覺日月益促,歲歲更甚,大都不過數十寒暑。」

2.大多數。《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便是那史書上所載的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婦,雖所遇不同,大都各有個萬不得已。」

相似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大都,或稱大都(蒙古語稱謂“大都合託”,突厥語稱爲汗八里,Ханбалиг,意即“可汗之城”),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正月三十日(1267年2月25日)至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二(1368年9月14日),爲元朝京師. 其城址位於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南至長安街一線,東西至北京二環路一線.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到1215年5月31日,成吉思汗率大軍攻克金中都(今北京市). 1217年,太師、國王木華黎改中都爲燕京. 自1260年忽必烈即位以來,因爲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各汗國紛紛自立,蒙古帝國實際上已分裂,演變成爲忽必烈的元朝(大元帝國)以及位於其西部的四大汗國,忽必烈僅獲得其中的伊兒汗國的承認,直到1303年元成宗在位時,西北四大汗國才名義上重新承認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 其中元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包括今天的蒙古國(外蒙古)本土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以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南部地區等地. 忽必烈登基之後,以元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境)爲帝都. 但是上都位置偏北,對控制中原不利,因此忽必烈在1264年解決了與其弟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後,決定遷都至燕京地...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ㄉㄚˋㄉㄨ

dà dū

解釋

1.古代王畿外圍,王之諸子的食邑。後亦泛指大的都邑。《周禮.地官.戴師》:「以大都之田任疆地。」漢.鄭玄.注:「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

2.地名。在今北京城內,為元朝國都。忽必烈至元四年於中都(燕京)之東北建新城,九年改稱為「大都」。

重編國語辭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b37b269616ba0878d9126465feb1d00 9a44319ae831be810bb133eecff2dcc569c053e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