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字母

ㄌㄨㄛˊㄇㄚˇㄗˋㄇㄨˇ

luó mǎ zì mǔ

解釋

羅馬人用來書寫的拉丁文,後來續加演變,成為今日歐美各國通行的拼音字母。也譯作「羅馬字」。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拉丁字母(也稱為羅馬字母)是多數歐洲語言採用的字母系統,是世界上最通行的字母文字系統. 拉丁字母作為羅馬文明的成果之一,隨著征服推廣到西歐廣大地區. 拉丁字母主要源於,大約在公元前7~前6世紀,從希臘字母通過伊特拉斯坎字母,成為羅馬人的文字. 根據Hammarström(在Jensen 521),B、D、O和X這四個字母應該源自傳入南意大利的希臘字母Β、Δ、Ο、Χ. 沒有爭議的是這些字母主要源自伊特拉斯坎文化. 字母“C”的讀音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F”字源自Ϝ|(Digamma),在原來的伊特拉斯坎字母及拉丁字母用來表示/w/音,“FH”纔是本來用作表示/f/音的字母. 後來羅馬人簡化了“FH”成爲“F”,這個字母從此就用來表示/f/音. 半元音/w/與/u/、/u:/及/j/與元音/i/、/i:/都採用同一個字母來表示,分別爲“V”及“I”. 最初的拉丁字母只有21個,並沒有“J”及“W”,而且只有大寫字母,後來才增加到26個. 原來的拉丁字母並沒有“U”字,但有一個字母“V”,可作元音或半元音來用;也沒有“W”,因爲“V”字的本來工作之一就是今日英語“W”的功用;他們亦沒有...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15282882834a0809ffaa9a0fedb2e7b 99c87e3d67307ec6ffb89adfa24cf982fecc61c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