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過遂非

ㄨㄣˋㄍㄨㄛˋㄙㄨㄟˋㄈㄟ

wèn guò suì fēi

解釋

對過失加以掩飾而不求改正。宋.蘇軾〈再上皇帝書〉:「人皆謂陛下聖明神武,必能徙義修慝以致太平,而近日之事,乃有文過遂非之風,此臣所以憤懣太息而不能已也。」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義參「文過飾非」。見「文過飾非」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文過飾非」之典源,提供參考。1、「文過」:《論語.子張》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1>。」〔注解〕(1)文:音ㄨㄣˋ,掩飾。2、「飾非」:《莊子.盜跖》柳下季曰:「先生言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聽父之詔,弟不受兄之教,雖今先生之辯,將奈之何哉!且跖1>之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飄風,強足以距敵2>,辯足以飾3>非,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注解〕(1)跖:盜跖,生卒年不詳。柳下季的弟弟,春秋時的大盜,生性暴虐,橫行天下。跖,音ㄓˊ。(2)距敵:抗敵。距,通「拒」。(3)飾:遮掩、偽裝。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文過飾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過飾非」係由「文過」和「飾非」二語組合而成。「文過」是出自《論語.子張》。卜商,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為孔子弟子,擅長文學、孔門詩學。根據《論語》的記載,他曾經說過:「無德智修養、人格卑劣的人犯了錯,不但不知道改進,還會企圖掩飾他的過失。」「飾非」則是出自《莊子.盜跖》。孔子和柳下季是朋友,有一天孔子跟他說:「當父親的必定會告誡自己的孩子,身為兄長的也一定會教導自己的弟弟,引導他們走向正途。假如這些都做不到,那麼就不用注重父子兄弟之間的親情了。今天,你是有才德的人,弟弟盜跖卻是個為害天下的大盜,不能教導他引他走向正道,我替你感到羞愧。我自願替你當說客去勸勸他。」柳下季就回答說:「當為人晚輩不聽父兄的勸戒時,即使像先生您這麼能言善辯,又能拿他怎樣呢!況且盜跖的為人,思想靈敏猶如噴湧的泉水,情緒變化起伏就像驟起的狂風,飄忽不定,力量強大可以抵抗敵人的攻擊,口齒伶俐足以遮掩自己的過失,順他的心意就高興,不順心就生氣,而且容易用話來侮辱人。您就不用去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文過飾非」這句成語,用來指掩飾過失、錯誤。

書證

01.宋.蘇軾〈再上皇帝書〉:「而近日之事,乃有文過遂非之風,此臣所以憤懣太息而不能已也。」02.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三:「世之人舉動差謬,文過遂非,不肯認錯者多矣。」
03.《宣和遺事.前集.進止》:「倘陛下文過遂非,再信讒言,微遊妓館,則忠言結舌,不聞於上。」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5ded803cfbe93dd6bb9831a53874c56 999fefe5b262d9e12b1e028aba671178ca6b963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