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令

ㄊㄞˋㄕˇㄌㄧㄥˋ

tài shǐ lìng

解釋

職官名。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參見「太史」條。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太史,中國古代官名. 太史在西周、春秋時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爲朝廷大臣. 《後漢書·光武紀》注:“史官之長也. ”後來職位漸低,秦朝稱太史令,漢朝屬太常,掌天文曆法,秩六百石 ;魏晉以後修史的職務劃歸著作郎,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隋朝改太史監,唐朝改太史局,唐肅宗時又改爲司天臺,至明清兩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責,因此又稱翰林爲太史. 清朝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雍正元年(1723年)、乾隆元年(1736年)曾開立非常設的國史館. 乾隆三十年(1765年),國史館成為常設機構. 司馬遷官職即爲太史,在《史記》中的作者評述多以“太史公曰”的句子起始,所以太史一詞有時也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如:唐朝的柳宗元《柳河東集》:“參之太史. ”後代作者則模仿司馬遷自稱“太史氏”.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8bb41d415ca674a71eab8fc479e01fd 966683936ab4997c94e066dd75810b2149a5f6d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