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爵

ㄈㄥㄐㄩㄝˊ

fēng jué

解釋

封土地、授官爵。《文選.傅亮.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每議及封爵,輒深自抑絕。」《三國演義》第二○回:「劉使君功大,且待面君封爵,回來未遲。」

相似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爵位,又稱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貴族的封號,用以表示身份等級與權利的高低. 世爵從夏商時期開始,到中華民國建立後的1930年代左右結束. 按《通典·職官·封爵》記載,自堯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無子、男二等. 《禮記》等文字資料能提供佐證,但是究竟歷史事實如何,目前缺乏足夠的考古資料. 有學者認爲遠古的五等爵制度只是後世理想化的編纂. 從甲骨文來看,商代的公爵通常僅爲對死者的尊稱,方國國君、諸侯可以有“侯”、“伯”、“子”或“田”的爵稱. 周朝革命,武王克殷而立之際,設立嚴格的等級分封制,最初設公、監、侯、伯、子五等爵,三監之亂後改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世襲罔替. 比男爵更低的封國僅爲“附庸”,只能依附於其他有五等爵位的諸侯國. 西周時期有爵位的貴族統稱諸侯,諸侯皆有封地,其封地相當於地方行政單位;諸侯的封地稱“諸侯國”,按照爵等的不同,諸侯國須對周王室盡貢賦朝見等畿服義務 . 諸侯作爲天子的封臣盡朝覲義務的同時,又作爲地方行政單位的君長,擁有自己的屬臣和附庸. 屬臣是諸侯國內掌管政務的卿士;附庸則是有土...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e928310d51baa9de1f82cb5193a58be5 95096fd90ceafec9f629b1f1b02eb3ae17d73004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