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

ㄩㄥˇㄌㄜˋㄉㄚˋㄉㄧㄢˇ

yǒng lè dà diǎn

解釋

書名。明朝成祖敕編,聚經史子集等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按韻編排成書,王圻《續文獻通考》謂一萬一千一百冊,繆荃蓀謂一萬二千冊,為四庫全書編修前中國典籍之最大結集,惟迭經兵火,屢有散失,民國初年由翰林院移存教育部圖書館者,僅存六十冊。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永樂大典》是中國歷史上及華夏最大的一緝書,編撰於明永樂年間,全書正文22877 、目錄60 ,11,095冊,約3.7億字 . 《永樂大典》屢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僅存418冊823卷,散藏於9個國家和地區的34個公私收藏機構 ,約為原書的4%.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類書,商議“編輯經史百家之言為《類要》”,但未修成. 明成祖即位後,為整理知識,令解縉等人修書. 編撰宗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過程召集147人,首次成書於永樂二年(1404年),初名《文獻集成》;明成祖過目後認為“所纂尚多未備”,不甚滿意. 永樂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廣孝、解縉、禮部尚書鄭賜監修以及劉季篪等人重修,動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編寫. 組織設監修、總裁、副總裁、都總裁等職,負責各方面工作. 蔣用文、趙同友各為正副總裁,陳濟為都總裁 ,參用南京文淵閣的全部藏書,永樂五年(1407年)定稿進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滿意,親自為序,並命名為《永樂大典》,清抄至永樂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書. 據...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212a14245acba7f32913fbf5e11f2f4 937e81a4eecf81302aaeee9a30e4b7b9b0dd49a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