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

ㄗㄨㄛˋㄅㄧˋㄊㄡㄍㄨㄤ

zuò bì tōu guāng

解釋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牆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後比喻刻苦勤學。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你窮九經三史諸子百家,不學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鑿壁透光」。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匡衡,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今山東省蘭陵縣西南、棗莊一帶)人. 西漢經學家,元帝時位至宰相. 匡衡家父世農夫,年幼時因家境貧困,沒有燈燭,於是匡衡在牆壁上鑿孔,引鄰居光源讀書 ,是爲“鑿壁偷光”成語典故的來源. 匡衡學習刻苦,對《詩經》有很高的成就,當時有“無說詩,匡鼎來;匡語詩,解人頤”的說法. 後來匡衡通過甲科考試,曾任平原文學掾. 時有不少學者上書推薦匡衡,認爲應該將他調至京都任職. 少府梁丘賀親自召見匡衡試其學問,“衡對詩諸大義,其對深美”. 然而漢宣帝不喜歡啓用儒家,仍然讓匡衡在地方任職. 元帝即位,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擔任尚書,向元帝推薦匡衡,遂擔任郎中,又遷博士、給事中. 初元二年(前47年),有日食、地震之變,匡衡上諫“上政治得失疏”的奏摺,說:“臣聞五帝不同禮,三王各異教,民俗殊務,所遇之時異也. ”建昭三年(前36年),“代韋玄成爲丞相,封樂安侯,食邑六百戶. ” 元帝時,因為與當時宦官石顯的不和,成帝即位後,匡衡與御史大夫甄譚上疏彈劾石顯. 司隸校尉王尊卻上章彈劾匡衡和甄譚,直言丞相、御史以前對石顯一味地曲意迎合,實為一黨,應一起治罪 . 成帝荒淫無度,匡衡又...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fc9d9547e972ab5b745aae10fa085da 9379291273ab45537ff23afd79f8d01c02ff323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