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

ㄉㄚˋㄓㄨㄢˋ

dà zhuàn

解釋

書體名。相傳為周宣王時太史籀作《史籀篇》。〈說文解字序〉:「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也稱為「籀文」。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大篆,是西周晚期開始使用的漢字字體,相傳為周宣王的史官籀作《史籀篇》時發明. 廣義上的大篆可以泛指小篆之前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或稱「鐘鼎文」)、籀文、蝌蚪文與鳥蟲書;狹義則僅指籀文,由於小篆是以此為簡化,因此古文記載的大篆通常指籀文. 金文是銘刻在古代一切銅器上的文字,西周和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字體有些區別,出土的各種銅器上銘刻的文字並不通用,年代不同也有所變化. 秦文字是周代文字演化而成的,由於戰國文字時期各國寫法不一,故此秦文字未必是最簡單的書體. 舉例說:秦文字的「馬」字有整匹馬的外形,但在齊魯燕趙一帶,「馬」字已簡化至只餘下馬頭. *小篆 *篆刻...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222153616b2efb93730a71123be0940 9326038549bb02ca97a45fad5f497b3a30f1c844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