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

ㄓㄤㄘㄠˇ

zhāng cǎo

解釋

一種由隸書草寫而成的字體。各字之間不連屬,流行於西漢。其構造彰明,適用於寫奏章。一說後人據史游的《急就篇》寫出的《急就章》而得名。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草書(別稱:藁書)是漢字書法中的一種手寫字體風格,因字跡潦草而得名. 它出現較早,從漢代初期,書寫隸書時有時才“草率”地書寫而形成的,也稱爲“章草”,是一種隸書草書. 章草字字獨立,接近於行草,但對難寫之字簡化不多,書寫不變. 後來楷書出現,又演變成“今草”,即楷書草書,寫字迅速,往往上下字連寫,末筆與起筆相呼應,每個字一般也有簡化的規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時不易辨認. 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草書稱爲今草. 今草簡化的基本方法是對楷書的部首採用簡單的草書符號代用,代入繁體楷書中(儘管草書出現得不比楷書晚),往往許多楷書部首可以用一個草書符號代用,爲了方便,字的結構也有所變化. 因此,不熟悉的人較難辨認. 草書符號的整理可以查閱《標準草書》. 到唐朝時,草書成爲一種書法藝術,因此演變成爲“狂草”,作爲傳遞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經減弱,成爲一種藝術作品,講究間架、紙的黑白布置,是否讓人能認清寫的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 在狂草中,有“詞聯”符號,就是把兩個字(常見詞組)寫成一個符號. 由於當時書寫多是從上到下地豎行書寫,詞聯符號的設計也類似. “頓首”“涅槃”等都有草書詞聯符號. 清朝...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3f8ef771be52a5db788a0a845920e3c 92de2a6d8474b0f9e8e77c4050d957d230b262d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