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曜

ㄐㄧㄡˇㄧㄠˋ

jiǔ yào

解釋

1.北斗七星和其輔佐二星。《文子.九守》:「天有四時、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唐.韓偓〈夢中作〉詩:「九曜再新環北極,萬方依舊祝南山。」

2.梵曆所稱的九星,為日曜(太陽)、月曜(太陰)、火曜(熒惑)、水曜(辰星)、木曜(歲星)、金曜(太白星)、土曜(鎮星)、羅睺(黃旛星)、計都(豹尾星)。梵曆以其配日,而定其日之吉凶。

3.道教稱日為「九曜」。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八.釋三十九章經》:「皇上四老真人在日中無影,呼日名為九曜。」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九曜(梵語:नवग्रह,泰米爾語:கோண்மீன்)古印度占星術中的九個天體的統稱. 九曜的概念在唐朝時傳入中國,後遍及東亞,對東亞地區的各種占星術產生重大影響. 九曜的名字分別以印度神話中的神靈命名.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1a4c83efdeae6136da263861d8be4ab 916b9648fc7529291512d7669fd77f7b9c7870d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