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磬

ㄅㄧㄢㄑㄧㄥˋ

biān qìng

解釋

樂器名。打擊樂器。中國古代禮樂中重要樂器,由石或玉做成「磬」,常見十六面為一組,以大小或厚薄定音高,按音高或面數排列為一排或上下兩排。可演奏出具有十二律的音高。「金石之聲」中的「石」就是指編磬。磬身雕鏤虎、魚、鳳鳥等花紋為飾,是先民樂舞活動及祭祀典禮中不可或缺的樂器。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編磬是源於中國的一種打擊樂器,起源於魯,由石或玉做成「磬」,十六面「磬」編為一組. 除可演奏出具有十二正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的音色外,另有四個半音. 據傳,春秋時代的孔子是制磬的高手.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ada544cb5a0ea3213af46062fa0be8f 8fc0a9092b86dfe8dad20e21fe01e200f6831f2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