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節

ㄐㄧㄚˇㄐㄧㄝˊ

jiǎ jié

解釋

1.持符節為使臣。《漢書.卷一二.平帝紀》:「遣太僕王惲等八人置副,假節,分行天下,覽觀風俗。」

2.借用符節。《戰國策.燕策二》:「臣以所學者觀之,先王之舉錯,有高世之心,故假節於魏王,而以身得察於燕。」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符節、節鉞、節杖等,是中國歷史上中央政權向官員授權,允許其代行帝王軍政職權(或是代天巡狩)的憑證與象徵,其形態樣式以及代表的權力各代有變化. 符節多是權力的象徵,如朝廷任命的外交官、或是軍官用以調兵遣將,或是官吏以之代天巡狩、行使皇帝詔敕的. 史量才《稱謂雜記》:「俗說武王鉞殺飛廉、惡來,故君以賜鉞以事軍法,如後之勢劍也. 」節鉞是符節與鉞|斧鉞的合稱,鉞是斧類古兵器,曾是帝王斬殺大臣使用的,象徵生殺之權,君主多用黃色的鉞. 掌節鉞的大臣、將軍一般具有較高的權威. 授予符節、節鉞的過程儀式常被稱爲“假節”,被授予符節的大臣被稱爲“持節”. 重要的外交使臣大多持節,如漢代的蘇武. 軍事方面,魏晉監軍使者多以持節,唐朝時,有符節的各地招討使、觀察使等高階軍官常被統稱爲節度使. 漢朝官吏奉使外出時由皇帝臨時借予節杖,即假節,以提高其權威. 使臣持節出巡或出使完畢後則收回其“節”. 東漢末、三國時期帝王特賜給權位極重的大臣節鉞. 受此號者擁有代行帝王旨意、掌握生殺的特權. 節即符節,鉞是專用於帝王儀仗的斧狀兵器,兩者都是象徵帝王權威的信符. 而且是長期性的,非臨時性的,成爲象徵地...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0645eba25c663a1d495d5eb311ae9b8 880668eaa7bc2db855e786f74106199e1afdfee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