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

ㄧㄤˊㄨˋㄩㄣˋㄉㄨㄥˋ

yáng wù yùn dòng

解釋

清朝(約十九世紀中葉)大臣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在英法聯軍之役後,深覺近代技術的重要性,而派遣留學生、製兵器等的洋務運動。但因積弊過深、財力不足而告失敗。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自強運動,又稱洋務運動、同治維新,是大清後期時,洋務派官員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基礎,在全國展開的工業運動,口號和目標先後分別是「師夷長技以自強」和「師夷長技以求富」. 強調「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此運動自1861年—1895年,持續35年,歷經同治光緒二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所主導推動,在專制皇權之背景下發生. 自強運動是近代中國首次全國規模之西方工業運動;自強運動引進了大量西方科技及各類西方著作文獻,培養了一批留學童生,打開了西學之門;學習近現代公司體制則帶來大批工業及化學企業,有助中國走上工業發展和現代化之路. 儘管運動在清軍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中徹底失敗,事實上洋務運動受到了不少保守派的阻力以至於淪為形式,但是對清朝乃至整個中國的思想與科學近代化,依然有着重要的意義.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令清朝統治者驚惶失措. 清朝在《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用領土、主權以及一系列經貿特權暫時滿足了歐洲侵略者之要求,同時太平天國運動也進入低潮,局勢暫時穩定. 清政府中一些大臣痛定思痛,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以及在中央執掌大權的兩宮太后、奕訢等人,認為中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9c1f6f8a8d7cd5771f3c4b6668131ea 87ff088800d395710b2ac80fef9b0dc978f79c6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