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

ㄩㄝˋㄨㄟˊㄘㄠˇㄊㄤˊㄅㄧˇㄐㄧˋ

yuè wéi cǎo táng bǐ jì

解釋

書名。清紀昀撰,二十四卷,因自號所居為閱微草堂,故以此名書。其書分〈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志〉、〈姑妄聽之〉、〈灤陽續錄〉五種,皆雜記所見聞之事,風格近六朝志怪之文,亦寓勸懲,而立論多與宋儒相異。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短篇志怪小說,於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年間由紀昀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紀昀年輕時捲入盧見曾案,發配烏魯木齊三年,幸又召回燕都,遍旅各地;與袁枚《子不語》一書齊名,有「南袁北紀」之說,兩書也收錄了不少相同的故事. 《閱微草堂筆記》在時間上,主要搜輯當時代前後的各種鬼神狐仙、奇聞軼事等靈異故事勸善戒惡,在空間地域上,範圍則遍及全中國遠至烏魯木齊、伊寧,南至滇黔,並旁及臺灣、南洋等地.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閱微草堂筆記》有很高的評價:“惟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祕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託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 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 ” 全集分五書,共二十四卷,1249則,約40萬字. *書一《灤陽消夏錄》六卷(卷一至卷六),作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書二《如是我聞》四卷(卷七至卷十),作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書三《槐西雜志》四卷(卷十一至卷十四),作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087b8b3b326cbaae592ccd0129b7e455 87b03cb6714bf170ec1e53ac38585230c274730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