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

ㄉㄚˋㄩㄢ

dà yuān

解釋

漢朝時西域國名。即現今中亞細亞烏茲別克共和國一帶。太初元年,漢武帝命李廣利伐大宛,苦戰四年,終於迫使其投降。產天馬、汗血馬等良馬。大宛的居民從事農牧業,盛產葡萄和苜蓿。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國名。漢時為西域諸國,後為漢武帝所破,即今中亞細亞烏茲別克共和國的一邑。

2.大宛所產的馬。唐.白行簡《李娃傳》:「食頃,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大(Tayuen; 上古漢語擬音:Ta-yuan /dhaːts ʔwan/ ; 中古漢語擬音(Edwin G. Pulleyblank): /daj ʔuan/ ),是西漢時,泛指在中亞費爾幹納區域居住的國家和居民,大宛國大概在今日費爾幹納盆地. 前130年左右,漢朝大使張騫出使西域時曾來過此地,並於中國《史記》、《漢書》都有記載. 中國史書中記載,大宛擁有相當規模的城市文明,當地居民五官多有高加索人種的特徵,並居住在城牆環繞的都市中,風俗與南方大夏相同. 有學者認為大宛名稱可能是亞歷山大大帝來到費爾幹納邊境後,因殖民於此地的希臘人後裔關係所取的,名稱上“宛”(yuān)很可能是從巴利語的耶婆那(Yavana)轉譯而來. 耶婆那在當時的中亞泛指希臘人,從伊奧尼亞人轉譯而來,故此,“大宛”在字義上很可能是“大伊奧尼亞”. 大宛在希臘化的塞琉古帝國和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統治下逐漸興盛繁榮,隨著希臘人勢力減弱而失去控制,終受塞人統治. 在歷史上,大宛與中國之間的交流代表西方印歐民族文明首次大規模與中國文明接觸. 此後,從前2世紀末直到13世紀初年,東方與西方世界靠着絲綢之路持續交流接觸.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2bf9c4a7621587ef7b8e8b8512acb29 8620abdf212c3b13fea1fcba13e5d96707e6b8e7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