駮議

ㄅㄛˊㄧˋ

bó yì

解釋

1.漢時臣屬對朝廷決策有異議而上書,稱為「駮議」。漢.蔡邕〈獨斷〉:「凡群臣上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議』。」《後漢書.卷四八.應奉傳》:「又集駮議三十篇,以類相從,凡八十二事。」也作「駁議」。

2.持不同意見。《後漢書.卷三六.鄭興傳》:「若復遣之,虜必自謂得謀,其群臣駮議者不敢復言。」

重編國語辭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2ef87ff07db5f7a1cccb5a04ba96dfd 8600090767955dbdacfb4d1549cc230b686e71a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