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

ㄊㄨˇㄉㄧˋㄍㄞˇㄍㄜˊ

tǔ dì gǎi gé

解釋

改善土地所有主與土地使用者的關係、土地利用的條件及土地種種制度的措施。縮稱為「土改」。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土地改革簡稱土改,是一種通常存在爭議的社會安排或改造,其目的是使政府能夠管理土地的佔有和使用,多半實施於社會主義及第三世界國家(如東南亞、南亞、阿拉伯世界、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 土地改革目標一般爲耕地,主要方法是相對地平均分配耕地給農民. 有時土改會變爲一種更具有革命性的計劃,其中可能包括政府的強行拆除或接受,這也是反對土改的主要原因之一.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般認爲土地改革或土地革命,是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主要內容之一. 土地改革通常是指土地所有權由人數相對較少的富有者、大量土地的所有者(如貴族、莊園、農場主,或通稱爲土地主)向那些耕作者的轉讓. 但廣義的土改並非完全是這樣,政府對土地進行的徵收以及農業集體化改造亦被納入. 在改革過程中,部分轉讓會給予地主相應的補償,金額從象徵性的小數目至土地實際價值均有. 而某些改革甚至不需要所有者同意,乃至以殺害地主為目的,即土地革命. 中國大陸最著名土改運動爲土地改革運動 . 臺灣土改運動分爲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與耕者有其田運動三個階段 . *土地改革運動 *土地改革紀念館 *三七五減租 *公地放領 *耕者有其田 * *國有企業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bd3d7bc43e9cd8e83d9ee097242e1db 85150756b0b3f2104ffcebf72fae61bb3d2eaa8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