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渠

ㄩㄥˇㄐㄧˋㄑㄩˊ

yǒng jì qú

解釋

隋煬帝時開鑿的運河。南起板渚北岸,北至涿郡(今北平市東),原為征伐高麗所開鑿。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永濟渠又稱衛運河,與衛河、南運河古代統稱衛河. 因源出春秋時期衛國(今河南輝縣、汲縣、淇縣一帶)而得名,衛運河曾稱清河,也叫清水. 是隋唐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自沁水南達於衛河,又東北至涿郡,近一千九百里,屬海河水系,是冀魯兩省的邊界河道. 上源漳河、衛河,兩河於館陶縣徐萬倉匯流後稱衛運河. 俗謂漳衛運河,流經河北省館陶縣、臨西縣、清河縣、故城縣,山東省冠縣、臨清縣、夏津縣、武城縣、平原縣等9縣,至四女寺樞紐,是一條防洪、灌溉、航運綜合利用的河道. 衛運河長156.6公里,其中在邯鄲境內河長40.5公里,流域面積爲55平方公里,是河北省中南部最大的行洪河道. 歷史上曾與上游衛河、下游南運河統稱衛河,清代將臨清至天津段稱南運河,臨清以上稱衛河. 1958年,四女寺樞紐建成後,將徐萬倉至四女寺段專稱衛運河 . 戰國至兩漢時期該河部分屬由章武入海的黃河系統. 西漢元封年後,黃河北決於館陶,分爲屯氏河. 今衛運河自臨清至武城一段,漢代稱爲屯氏河,三國時,曹操“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衛運河一段稱白溝,其下段稱清河. 隋朝大業四年(608年),發河北諸郡百餘萬衆,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衛河...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d8bc80e518c6b676f574070f8c992a8 84f937501a53fc838e58400f4a57cb03405433d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