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

ㄨˇㄕˊ

wǔ shí

解釋

舊指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的時段。古時的「日中為期」就是以午時作為約定的時間。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舊稱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的時段為午時。後指中午十二時左右。唐.白居易〈晝寢〉詩:「不作午時眠,長日安可度?」《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三姑娘餓了八日,在今日午時去世了。」

相似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午是地支之一,通常當為地支的第七位,其前為巳、其後為未. 午月從芒種(公曆6月6±1日)當日開始到小暑(公曆7月7±1日)前一天爲止,大致為農曆五月,午時為二十四小時制的11:00至13:00,在方向上指南|正南方. 五行裡午代表火,陰陽學說裡午為陽. 午有逆向而下之意,因此亦指草木的增長超過極限,開始顯出衰弱的兆頭. 在後世,人們為了便於記憶,因此將每一地支順序對應每一生肖,所以午與十二生肖的馬搭配,在二十八宿的對應是星宿(星日馬).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a158a11a6ee716369c407fd7d945bfe 84bd2537649d5ebfd2440741ef1dc518b617f4bc
什麼是雜湊